| 详细信息

  • 批发和零售业特点 日期:2012-05-04

    【详细说明】

     近几年,商品流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流通方式逐步推广,商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流通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商业流通行业发展是在调整中快速发展。

      现代零售业发展迅速,新型业态、连锁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连锁经营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大型综合及专业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专业店等快速发展,流通业面貌有较大改观。外资投资零售业成为热点,流通业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适应个性化需求,特色化商业迅速发展;社区商业、农村市场、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领域的竞争使我国商品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流通业在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商品流通产业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商品流通小企业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业态发展数量多、规模小:

    国内小企业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经营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规模相差悬殊,“生存”是最紧要的问题

    产品定位低、现代化技术水平应用滞后:

    产品老化、技术创新水平落后,导致过剩问题明显,传统市场出现饱和状态

    商业运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由于其上几点的问题,导致商业企业的运作充满了血腥味,商业竞争异常残酷,无序市场行为四处存在,操作的规范可有可无。流通企业自身信息难以及时的在组织内进行传达
    组织结构“家族”化、岗位职责不明确:

    企业管理用“人情”方式,非理智的“制度”方式,岗位划分不明确,工作职责变动较大,不适应小企业持续性发展壮大

    企业的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十分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力量薄弱,进行管理现代化的任务艰巨。


    以上商品流通行业竞争态势以及行业的状态分析很明显得说明:国内小商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市场准入门槛高等制约因素。但是小企业同样高速的发展要求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尽快的完善和提高。迅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是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

    流通行业企业环节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客户需求难以全面、及时掌握,市场策略偏离,促销行为盲目,销售成本过高;短期行为居多,销售渠道不畅通;渠道秩序混乱,市场控制力弱。价格混乱,渠道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信息孤岛,部门、组织、员工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具体的体现到企业各个业务职能上,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财务管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手工财务核算上,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包括分析、统计等。
    2、销售管理: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管理;无从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缺乏对商品及款项进行有效实时的监控。无从准确统计销售业务,预测市场趋势,考核销售人员业绩。
    3、采购业务: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商品季节性的大量趋势变化使得传统商品流通企业很难根据销售情况,适时正确的制定采购订单,监督到货情况;缺乏供货商资源管理,无法评价每个供货商的供货信誉;
    4、库存管理:由于组织模式的不合理以及信息流通的障碍,企业不能及时监控内部商品库存状态以及可用量控制;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库存管理方法,控制库存核算,库存商品无法统一管理,商品的批次、货位信息不清楚。
    5、核算:手工无法准确、及时的核算成本、成本调整,使得企业成本大部分处于“失真”状态,无法形成财务业务同步化数据流转,协同工作;
    6、管理决策:由于未完全脱离开手工管理和粗放管理模式的束缚,领导习惯于粗放式、宏观式的管理和决策方式,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延误和失真,使得企业决策层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管理政策、市场战略,导致对市场反应迟缓,甚至因决策失误而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_×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