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浦东新区扎实推进开发区党建工作,始终围绕实现“三凝聚”,推进“三覆盖”,创新“三服务”的标准,开展具有浦东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硕的理念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成为了最具浦东特色、最富创新活力的“党建品牌”。
把党的工作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大力推进组织覆盖。着力加强区级层面的顶层设计,独立组建社会工作党委,加强对开发区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有效协调和有力指导。着力搭建开发区层面的园区党建平台,设立开发区综合党委,积极依托大型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各个行业协会、投资管理公司等开展建党工作。着力渗入企业层面的“神经末梢”,按照“两稳定一合适”独立建党支部、“行业相近、地域相邻”联合建党支部的原则,和“支部建在楼上”、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项目上、建在科技孵化楼上、建在科技创新团队里等新型组织形式,实现党组织覆盖的动态化、常态化。目前,各开发区已建立党组织542个,管辖党员20443名。
扎实推进工作覆盖。推动“两新”组织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要求园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就近就便到街镇党组织报到、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拓展了途径。推动党建与群建的互联互补互动格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思路,对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先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此传递党的声音、培育骨干力量、实现政治引领。金桥、综合保税区等综合党委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党群联动机制,实现了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三双三联”,即:人员双向兼职、双向推优、双向联线,联手组织活动、创建载体、推进工作,实现了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紧密合作。张江综合党委探索高新企业家联合会、新经济组织HR协会、青年联谊会、新经济组织慈爱公益服务社、体育协会、时政沙龙等社会化的工作方式,贯彻、渗透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组织在园区新经济组织中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推进制度覆盖。总结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形成了一整套加强开发区党建的制度体系,并将之转化为推动党建工作有效融入、推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党建创新的内生性机制。比如,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探索形成了“公转带自转”机制、党组织与企业负责人沟通机制、党组织领导劳资矛盾协调处置机制、党组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融入机制、党员发挥骨干作用的机制等制度和机制。在党组织组建和管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党群工作者培养配备、经费支持保障等方面,也完善了现有制度规定和管理办法。
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
对“两新”组织本身,重在服务保障。通过发挥组织优势,搭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企业获得政策性、社会性和经济性资源,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比如,张江综合党委在实践中形成了“5F”的工作思路,即孵化、扶持、辅导、服务、致富,坚持每季度开展形势报告、政策解读、业务咨询、新技术鉴定等活动,帮助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企业申请资助、提供服务。金桥综合党委依托技师协会、培训中心等社会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对企业主和管理层,重在引导政治参与。注重从高新企业高管、行业领军人物、创业代表人士中,选拔、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导和保护好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目前,已有84人、208人分别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81人成为国家和市、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以张江等开发区为先行先试区,在新社会阶层、高知识群体中积极发展党员,目前已有1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主加入党组织;率先在全国成立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党总支,在归国留学人员中开展恢复党员组织生活和发展党员的试点,目前已有14人恢复组织生活、2人入党,恢复组织生活试点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全国推广。金桥综合党委则通过老总沙龙、企业家协会等有效载体,定期向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主动介绍国家劳动用工制度,党内活动情况及党员思想动态等,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对广大党员,重在为岗位建功、奉献社会搭建平台。张江、金桥等开发区以“党员示范岗”为载体,积极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特别在在企业面临突发事件时,许多党组织或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或通过组织突击队,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奥威科技党支部围绕推进国家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任务、服务保障世博园区千辆用车,充分发挥党员的攻坚作用、突击作用。上海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泛开展“五比五力”活动,即:科学发展比学习,培育学习力;功能突破比创新,打造源动力;岗位奉献比克难,提升战斗力;服务优化比效率,增强竞争力;队伍建设比凝聚,形成向心力,为党员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搭建载体。张江第十二联合党支部提出“一名党员一项专利”,累计已有125人次提出92项专利申请,被誉为“专利支部”。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援建学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世博期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精心策划“世博啄木鸟行动”,组织外资银行党员利用上班途中、工作间隙等时间,在陆家嘴主要路段、楼宇、景点等公共场所查找不规范的外语标志90余条,受到了新区语委的充分肯定。
对职工群众,重在维护合法权益、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和谐建设、“软件”建设上的独特优势,着力在劳资关系的协调、职工心理的辅导、企业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要把利益协调和整合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功能,着眼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从服务切入,增强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及职发、群众等多种利益的联系,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反映利益诉求、修复社会失衡,最大限度地协调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开发区综合党委积极主动化解各类劳资纠纷,如金桥开发区综合党委主动协同工会、科协、统战等10多个职能部门,先后成功化解了惠而浦、夏普等34起涉及5500多人的劳资矛盾;外高桥保税区英特尔公司党组织在企业调整搬迁过程中,积极与管理层协商补偿方案,联系劳务公司帮助员工转岗再就业,保证了业务整合期的平稳过渡。证券大厦联合党支部以支部活动经费购买、党员出借或捐赠等形式筹集书籍,建立“流动图书室”,供党员、职工业余时间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各级各类资源转化为党建工作资源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党务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党务工作者也是人才”的理念,在开发区综合党委,重点建立健全党群工作者职业化发展机制。2003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职党务工作者,派遣到开发区;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思路,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阶梯和薪酬体系,努力实现进入有门槛、收入有保障、干好有激励。在“两新”组织党组织,重点是加强内部党务干部的培养和储备。针对“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后备骨干“选、育、用”机制,坚持逐级安排、培养、使用和锻炼,保证一旦人员流动,就有合适人选接替。由于工作调动,张江园区第三十七联合党支部3名正副书记一个月内相继离开,第四党总支一年内走了4名书记,但党支部工作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形成一个财政保障为主、党费支持和资源整合为辅的财力投入机制。率先提出了“党建工作需要投入”的理念,2001年开始,对“两新”组织党建经费采取“两补贴,一返还”(区级财政补贴、区管党费补贴、党员党费返还)。2006年明确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初步形成与财政增长机制,“适当向‘两新’组织和其他财力相对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打造一个开放式、社会化的服务平台。在有形平台上,重点推进阳光驿站建设。2003年,着眼于服务流动党员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在陆家嘴创立全国第一家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并推广至全区,包括开发区,成为浦东党建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在虚拟平台上,重点推进党建网站建设。各开发区普遍建立党建网站,大部分党组织建立了“网上支部”。上海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指导所属党组织认真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会”、党务公开、党内关怀等活动,并先后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近100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网上党校”完成了学习培训。
2012-08-22